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推文《SAB展会 | 新征程 – Testing Expo 2025》中提到的,通过多次展会交流以及与广大客户的日常沟通,我们发现许多朋友对测温技术的细节仍有诸多疑问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温度测量的基础知识,我们特别推出本期百科内容,深入探讨温度测量产品的本质及其各自不同的特点。
为了让您更方便地阅读和理解,本期百科将分为上下两部分:
上篇:我们将聚焦于温度测量领域最为常见的两类传感器——热电偶和热电阻,对比它们在测温原理、响应时间、测量精度、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不同特点,帮助您快速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。
下篇:我们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,深入探讨如何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,包括测温范围、精度要求、环境条件等因素的考量,帮助您更好地确定自己的使用方向。
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温度测量知识之旅,希望本期内容能为您带来有价值的参考。
Q1:热电偶和热电阻,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?
A:测温原理不同。
热电偶:基于热电效应,通过热电偶内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组合成一个闭合回路,其对温度的不同反应会产生热电势。采集设备读取热电动势,读出对应温度。
热电阻:基于金属导体电阻值会随温度变化这一特性。温度变化时,金属导体的电阻值会相应增大。采集设备读取电阻值,读出对应温度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Q2:响应时间:谁更短?
A:热电偶的响应时间相对较短。热电偶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,通常是由两根细金属丝焊接而成,测温点与被测介质直接接触,能够快速感知温度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热电势信号。
热电阻则需要将金属导体“加热”,此过程需要一定时间,因此响应时间相对较长。
下图为热电偶和热电阻在水及空气中的反应速度表现,可以看出,热电偶的反应速度相对更短。
Q3:测量表面温度:谁更适合?
A:热电偶更适合测量表面温度。热电阻的测量原理决定了它需要将整个测温部位置于被测介质中,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。
而热电偶的测温点相对独立,可以紧密贴合在被测物体表面,从而实现对表面温度的测量。
SAB在这一点上,可以为客户提供极其丰富的各类解决方案,如果现有安装方式无法解决您的痛点,不妨咨询我们的工程师,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。




热电偶补偿导线的材质与热电偶的材质相匹配,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而热电阻则通常使用普通的铜导线进行连接,因为其测量信号是电阻值的变化,不受导线材质的影响。